学生活动
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 “行走的转座子”:走进田间实地调研,增强服务“三农意识”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22-07-15 浏览次数: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探寻乡村振兴丰硕成果,2022年7月8日和12日,“行走的转座子”农情调研社会实践团的各位成员分别在江苏省南京市白马镇与扬州市江宁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7月8日,团队成员李世华与邵伟豪前往南京溧水区beat365平台白马教学科研基地针对大田农药使用情况与农药污染治理落实情况开展了实地调研。团队成员李世华与邵伟豪在白马镇服务中心主任彭喜庆的指引下,首先对正在田间劳作的农户开展了问卷调研与实地访谈。
据时锦美等农户反映,溧水区在农药污染管控方面始终保持严要求、高态势,对农药包装袋实行定点回收制度,农户需将农药包装袋收集后送至农药售卖点,交由相应负责人进行统一回收处理,不可随意丢弃。队员从进一步的交流中获悉,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已为广大农户所接受并积极践行落实。据农户反映,在农药使用上他们坚持非必要不使用原则,在所施用的农药品种上,农户说到:“现在农药都有低毒的要求,以往那种含磷的农药已经不让用了,菊酯类的也很少使用,一般使用的也是低毒的。”
为进一步了解农药施用情况与包装回收情况,队员对白马基地内各主要田块和水源地进行了考察,历时5小时。结果显示,白马镇各主要田块、水源地均无明显农药异味,水生生物种类繁多,未见丢弃的农药包装袋。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该地农户施用农药的剂量和用法等主要由上级部门通知与农资站点售卖员的指导两方面所决定。根据这一事实,队员在调研基础上经过商议后决定,在后续实践过程中将逐步探索相应的渠道,使农业科普知识能够进到农户、落到实处,使农民学有所用、用之为农,为积极贯彻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做出一定贡献。
7 月 12 日,团队成员谢学倩在家乡扬州市江宁村进行参观学习,并就农药售卖和使用情况以及果园种植模式开展了实地调研。
首先,队员来到了位于张集街道的王小凤农资服务部。在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中,队员了解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村庄中的大部分农户都选择将个人土地出租给承包商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导致当地小规模服务部对于农用物资的需求无法满足。除了目标顾客的大量减少,服务部自身的经营模式和产品的选择也有待改善。店中的化肥以复合肥为主,缺少诸如海藻膨果肥之类的有机肥;农药也仅以除草、杀虫的功效作为选购标准,同等功效的药剂间可选择项较少。由此可看出,当地农资服务部的改良之路仍任重道远。
在离开农资服务部后,队员来到了位于村庄西南面的西瓜承包地。该地的西瓜大棚占地约160亩,这片西瓜地的承包者有着近27年的从业经验,据负责人介绍,目前西瓜种植区别于从前单纯依靠药剂防治杂草病害,现在还增加了农用地膜,减轻病害的同时,在调节地温、保水保肥,延长了农作物栽培期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调研的最后一站是扬州市爱翠樱桃园。该樱桃园集采摘和生态观光于一体。经工作人员介绍,该园区所有果树除年前年后进行杂草、病虫防治外,其余时间通过果实套袋、防虫网、驱鸟器等来保证果实的正常生长,实现即摘即食、绿色无公害。此外,为更好地助推当地经济发展,樱桃园还依托互联网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成功打造家乡农业“新名片”。
通过这一天的参观,队员清晰地感知到家乡近几年农业结构的变化——从以散户为主导的农地经营模式变为集中制的承包经营模式,绿色无公害优质产品对市场竞争力有明显的加持作用,互联网+的运营模式也正一步步使乡村经济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希望这些理念的革新、模式的转变可以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通过实地调研,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乡村正一步步朝着更加宜人、宜居的方向发展。
而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也认识到——乡村建设急需更多有知识、有能力的新农人的参与,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肩负服务“三农”使命感,愿意自觉主动担负起乡村振兴重任的青年人加入到助力乡村发展的第一线。